年逾古稀的盛金章先生侃侃而谈,白发盈头,更添几分神采。 他是江苏靖江人。1942年秋考入重庆大学地质系. 1946年夏毕业,继而考取当时的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分配进古生物研究室任技佐,在前辈学者的指导与熏陶下,开始从事无脊椎古动物学中的?类研究。新中国成立后, 地质工作者成为祖国大规模建设的先行者,盛金章先后奉调在华北及东北南部的本溪、江苏贾汪、 太原西山、河南平顶山等煤田从事煤田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1955年,他从野外地质大队调回设在南京的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便潜心于?类及与之有关的地层学中的海相二叠系的研究, 除了十年动乱中受到干扰外,他的研究工作从未间断。1959年, 他与同事合作编著的《?》,作为科学出版社古生物学丛书的首册率先出版,为新中国?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石。这本书在当时统一译名、统一概念及?的鉴定、?的教学等方面起了积极推动作 用。随后,他的著作《中国的?类》、《广西、贵州及四川二叠纪的?类》等相继问世。他最早建立了我国二叠纪?类化石带,建立了自己的?类分类系统,并广为国内地质古生物学界所釆用;为国际间海相二叠系的对比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并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反映我国在?类学及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的代表。80年代起,他参与并领导了该所对我国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
?的研究,在科学上有何现实 意义呢?盛老说:?离我们虽很遥远,但它的化石带给我们丰富而可靠的远古的信息,是反映地层面貌的珍贵“档案”。首先滨在地球上分布广,演化快,最初出现于石炭纪晚期,绝灭于二叠纪末期, 是地质学上划分石洪纪和二叠纪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其次,?生长的年代,又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化石常常是含煤地层的先导。 40年代后期,地质学家谢家荣在安徽省淮南八公山附近发现了含?地层,推断必有含煤地层隐伏在广阔的江淮平原之下,随之毅然组织人员钻探,结果发现了淮南大煤田。在新中国煤田开发建设史上,也少不了?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