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特藏

总计 222665 今日 0

由 2723 人贡献上传

全部
此分类下暂无内容
全部类型
  • 全部类型

    包含图片、视频、音频的全部格式

  • 图片

    仅查阅图片格式,包含照片、纸本扫描等

  • 视频

    仅查阅视频格式,包含课程、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 音频

    仅查阅音频格式,包含录音、歌曲、音乐等

智能排序
  • 智能排序

    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显示方式

  • 最新发布

    按照发布时间倒序排列的显示方式

  • 人气排序

    根据资源点赞分享数据排序的显示方式

  • 热门排序

    根据发布者、资源的阅读量排序的显示方式

缩略图模式
  • 缩略图模式
  • 列表模式

薄宏涛校友:山城建筑求学记——从重庆出发

北方大院里长大的薄宏涛,1993年来到完全陌生的西南城市——重庆,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去重庆的路是十分辛苦的,薄宏涛回忆:“那会绿皮火车时速六十公里,车厢内人因为极多,往往可以五层重叠。座椅下面趟一排,座椅上坐一列,小桌板上蹲几个,行李架上挂几个,走道和厕所间全部塞满。就这样在沙丁鱼罐头似的车厢里,身边中各种大呼小叫不绝于耳,鼻腔中难于描摹的味道散之不去,一路摇到重庆。” 重庆与北方城市在气候、地理、饮食、语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颠覆了他对于生活和城市原有的诸多认知。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出站时,远望山城吊脚楼的万家灯火,如同静夜里浩瀚天幕下的繁星,震撼了北方少年薄宏涛的内心。 重庆本土的城市文化多元而直接,人群性格色彩热情而又直爽,语言表达习惯的迥异新奇而生动。从18岁到25岁,薄宏涛将最美好的7年青葱记忆都留在了重庆。据薄宏涛回忆,重庆菜的麻辣是一到学校就给了他狠狠一记下马威,不到一个月,就三四次去校医院,咽喉充血三四个加号!他半年后才逐渐适应重庆辣度,只是每次打饭都准备两个碗,回宿舍把菜倒扣过来,慢慢把菜里的青花椒挑拣出来,稍有不慎,一颗漏网之椒就足以毁了他一整顿饭。他笑称虽然最初极不适应当地麻辣饮食,但历经磨练,吃辣水准居然也最终达到了“专业九段”,当年横亘在面前的麻和辣两座大山后来成了自己的最爱。

/ 校园活动

102 浏览  ·  0 赞

开启一场秋天的校园“跑酷”——科学会堂

穿过AB区地下通道 感受脚步声和耳膜的摩擦 我们来到了B区的科学大会堂大楼 道路蜿蜒上坡下坡 是跑步时属于重庆独有的魅力

/ 校园活动

75 浏览  ·  0 赞

开启一场秋天的校园“跑酷”——第八教学楼

沿途而上 再绕两个弯 我们来到了第8教学楼 几步台阶 十米长廊 练习英语的 歌颂伟大祖国的 声音此起彼伏 这是清晨诵读的地方

/ 校园活动

88 浏览  ·  0 赞

开启一场秋天的校园“跑酷”——图书馆

不知不觉 我们已经来到了图书馆 红砖金匾透着书香的味道 古木色的书桌传递着历史的厚重 一定要选一个下午 来翻翻文人的故事

/ 校园活动

82 浏览  ·  0 赞

经管学院举办“创客谈”讲座之出国留学经验分享

,2021年11月21日下午三时,由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办的“创客谈”讲座活动第三讲在重庆大学A区举行。来自经管学院2018级ACCA专业的刘玥彤同学和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张潇同学受邀出席,60余名重大学子参与活动。

/ 校园活动

197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15名教师参加2021年千名高校就业工作者专题培训

2021年11月23日-24日,重庆市2021年千名高校就业工作者就业指导(沙坪坝片区)活动在大学城举行。重庆大学材料、化工、资安、新闻、生物等11个学院的15名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参加专题培训,建筑学院辅导员张辉代表学校在会上作经验分享。

/ 校园活动

128 浏览  ·  0 赞

【博雅讲座】第三十讲:小说作为伦理探究的手段

2019年5月11日下午,博雅讲座第三十讲“小说作为伦理的探究手段”在文字斋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陆建德教授主讲,重庆大学博雅学院2017级本科生钱鹏云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邹羽教授评议。

/ 校园活动

105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举办第二届科研诚信国际学术报告会

2022年9月9日上午,重庆大学举办“第二届科研诚信国际学术报告会:同行评议与学术出版”,会议通过中英双语面向全球播出。来自国内外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学术期刊编辑等通过线上方式参加报告会。

/ 校园活动

100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举行2021年新进教职工“四史”专题研修

2021年10月28日下午,重庆大学78名2021年新进教职工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参加了专题培训。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校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学党史铸师魂育新人”师德专题教育活动。

/ 校园活动

132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召开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会

2022年3月18日下午,重庆大学召开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会,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舒立春主持。

/ 校园活动

96 浏览  ·  0 赞

创意摄影——新学期,新人设!优秀重大人不止一面——大胆创新的追梦者

袁塑钦,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2018级本科生, 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最高荣誉获得者, 他利用仿生技术对足式步态运动进行改进, 解决机器人“痛点”。 创新是他的标签,勇敢追梦是他的本色。 在国际赛场上他展现出优秀的综合能力, 所在的团队荣获 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tudent Co-Lab event第二名。

/ 校园活动

77 浏览  ·  0 赞

2022年外院团委纳新工作圆满结束——面试考察

本次纳新宣讲会的顺利举行,使2022级新生们充分了解到团委学生会及各个社团,拓宽了2022级本科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发展方向的选择道路,同时也为学院团委学生会后续纳新工作浇筑了坚实的基础。 9月23日,在经过两轮面试考察以后,团委学生会迎来一批鲜活的血液。在各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合作之下,院团委学生会将会继续打造组织有序、规划有度、执行有力的全面综合平台,为外院学子与学生组织在未来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打造强劲引擎。

/ 校园活动

70 浏览  ·  0 赞

2022年外院团委纳新工作圆满结束——部门简介

接下来,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分别从部门简介、部门职能、成员介绍、工作成果这四方面进行了宣讲发言。通过简洁的幻灯片、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部门的职能与亮点。各社团宣讲负责人们运用结构图等形式就协会工作内容,开展的常规活动进行了展示,使新生们通过其所展示的图文直观了解到了各社团的项目与特点。

/ 校园活动

117 浏览  ·  0 赞

铭人志|中国人真的是“一盘散沙”吗?听,他这样回答……

“一盘散沙”的国民性 乔治·马戛尔尼是第一个访问清王朝的英国使者。他在中国兜兜转转了半年,见了不少人事,在访华日记里他不止一次地写道:“中国人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后来,进入近代,陆陆续续有更多官方使者和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打量着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和她的国民。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现代国民性”,“没有公心”,“相互猜忌和倾轧”。最终归结为一个词——“一盘散沙”。 看起来,这似乎是小农经济下中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在国家危亡的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越来越认同这些外国人贴给我们的民族标签,乃至形成一种默认:在团体组织方面和社会公心层面,中国人天生就比不上西方人。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代集体生活训练” 1911年,在四川保路运动的请愿群众里,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叫卢作孚。卢作孚从小家境贫寒,只有小学学历,后来全靠自学成才。 在辛亥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卢作孚,渐渐接受了孙中山“团体救国论”的思想。关于“一盘散沙”的定论和中国人的团体性问题,他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在四川时,卢作孚曾感叹:“四川人太没有问题,太没有公共的问题了!”他号召大家以公共理想代替个人理想。为此,他创建民生公司,发起了一次著名的“现代集体生活”训练。 民生公司采取了一种新颖的公司组织形式,被称为“四统制”。这种公司体制效率很高,在中外管理史上为卢作孚首创。不仅如此,民生公司还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人员,打破了过去熟人介绍的招聘模式,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史上的第一例。另外,民生公司还建立了顺畅的晋升机制。这种机制带了强烈的凝聚力和团结感,令老员工们感慨万千:“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进了民生我终生就定了。” 卢作孚创建的民生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率先实现了川江上的全年航运。后来,1938年,正值武汉沦陷之际,宜昌有10万多吨的物资等待后撤。卢作孚带领民生公司在这国难当头挺身而出。40天内,民生公司全体船员全力出战,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按时完成了抢运任务,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内部凝聚力,民生公司很难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毫无疑问,卢作孚和民生公司的实践证明了:社会公德和合作精神并不是特定种族的天赋。 具体的人事、具体的联结 卢作孚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1937年,抗战爆发,大量工商业内迁。重庆大学应重庆市政府要求设立商学院,聘请卢作孚任兼职教授。卢作孚结合自己管理民生公司的经验,向学生们传授《工商管理》课程。 在重庆北碚,卢作孚还进行了一场乡村试验。短短二十年间,北碚从一个落后村庄变为“具有现代化雏形”的城市。卢作孚在北碚不仅修工厂,修道路,还建学校,建花园。他的理念是:“乡村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是把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部分推广到农村。” 纵观卢作孚一生的四个阶段,从革命救国到教育救国,从实业救国到乡村建设,可以发现,他在种种道路上进行的探索其实有一个最中心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探索。 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吗?这个问题曾困扰一代知识分子。就像鲁迅在去世前写:“我至今还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支那人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鲁迅先生留下的,其实是一个仍待证明而未决的问题,却并不是定论。而卢作孚的实践证明了,“中国人纵然有一盘散沙之称,但可以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团结起来。”中国人也可以爱那些具体的人事、具体的联结。 事实上,每在历史的转折处,我们都能看到这样富有凝聚力的时刻。而当下,我们其实正身处一个迫切需要团结、拥抱与爱的时代。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或许就能给他人带来莫大的慰藉。

/ 校园活动

375 浏览  ·  0 赞

活动回顾 | 管科学院团委研究生会2022年秋季纳新圆满结束——面试现场

下午3点,面试准时开始,面试分为三个小组,每个组的面试官都由主席团成员及各大部门部长或副部长组成。每次邀请一位面试者进入会议室,每人面试时间15分钟。现场气氛紧张且严肃。 面试结束后,面试官们进行了讨论,决定了面试者的去留和部门。

/ 校园活动

83 浏览  ·  0 赞

活动回顾 | 管科学院团委研究生会2022年秋季纳新圆满结束——宣讲会现场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秋季纳新活动在线上通过腾讯会议举行。活动开始前,首先播放了一段四分钟左右的关于研团的趣味暖场视频。 活动开始,主持人张禧颖作简要纳新介绍后,由陈兰书记对参与纳新宣讲会的新生进行致辞,她强调了管科研团担负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为同学们个人能力提升锻炼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平台。陈兰对大家的加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大家给予殷切的期望,希望大家积极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同时能够从中锻炼自我,成长成才。

/ 校园活动

85 浏览  ·  0 赞

管科学院团委学生会2022届部门负责人换届选举大会顺利举行

为进一步加强管科学院团委学生会(以下简称“管科团学”)组织建设,确保团学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开展,2022年9月4日上午9点,管科团学2022届部门负责人换届选举大会顺利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评委老师有管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兰、院学办主任王涛、院学办副主任李志杨、院团委书记杨星莹、21级本科生辅导员侯伟迪,团学2022届主席团成员、各部门原负责人出席会议,大会由21级本科生何琬琪主持。

/ 校园活动

113 浏览  ·  0 赞

活动回顾 | 管科学院团委研究生会秋季内部培训会

2022年9月17日上午9点半,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团委研究生会2022年秋季内部培训会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会由管科研团办公室承办,旨在针对积分考核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推文写作、新闻稿写作及财务报销五个方面展开培训。与会人员包括管科研团各部门新老成员,由办公室干事李鑫茹担任主持人。

/ 校园活动

89 浏览  ·  0 赞

“学在疫线,守望嘉陵”战疫云讲堂 ——关于论文选题写作的几点看法

秋风送爽 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开启了新的征程 作为新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色彩 学术论文 是令多少人焦头烂额的存在!! 屏幕前的你 还在因为对论文选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而感到彷徨吗? 还在因为找不到合适、有创新性的选题 而感到困扰吗? 那就看过来吧~ 本次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学术界的“大牛” 来为大家分享 关于论文选题写作的几点看法 相信无论你是刚入学的“新人” 还是即将开始撰写论文的“老同学” 都将会在本次活动中收获颇丰!

/ 校园活动

69 浏览  ·  0 赞

重庆大学研究生会纳新倒计时

重庆大学研究生会拍了拍你 并向你伸出“圆手” 递出一份 仅剩6小时的秋日邀约 在这里 你能近距离接触学术资源 在学海中徜徉 在这里 你能策划出一项项 精彩的体育赛事 在欢呼声中收获满足

/ 校园活动

65 浏览  ·  0 赞
1...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391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