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中半岛,山地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特色、“横街纵巷”的道路结构和“上坡下坎,弯弯拐拐”的街巷空间共同构成传统的山城人居空间。十八梯,便是重庆老城的著名都市记忆。
自渝中区确定以“留住母城记忆,保护历史文脉,综合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推进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特色商业等功能融合,增强老街区活力与魅力”的破题思路后,十八梯一改曾经的破败和脏乱。十八梯作为一个融商、景、旅、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创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迅速成为人气聚集地、热门打卡点。
一座建筑承载一段城市记忆,一处遗址代表一个时代烙印,一个地名体现一种文化底蕴,一条道路见证一段历史风云……在渝中半岛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谓处处有故事、处处见历史、处处是文化。以十八梯为首的一大批案例,是渝中区建设中部历史母城的最佳成果展示。
/ 校园活动
重庆湖广会馆
除重庆城整体的历史变迁外,实践团也从人文的角度调研重庆历史母城建设,其中又以重庆湖广会馆最具代表性。重庆湖广会馆坐落于长江江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重庆四百多年的移民历史。数百年来,成百上千的移民以“湖广填四川”的方式来到重庆,在这里定居并形成独特的“重庆移民文化”。湖广会馆旧址便是两湖两广移民们过去聚居的地方。
深入了解
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近几十年来,会馆建筑群埋藏于杂乱的民居建筑和工厂、仓库之中,并不断被拆除缩小,馆内建筑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重庆市政府和渝中区政府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多轮保护性修复,更是在会馆内设立了重庆渝中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挥会馆的文化引领作用。
重庆湖广会馆作为全国最大清代会馆建筑群,宏大精美,汇聚百年来巴渝百姓的浓浓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她更是凝聚了巴蜀先民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和骄傲,是华夏文明在巴蜀大地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明证。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勇敢创新的城市人文底色,在这里薪火相传。
/ 校园活动
在三峡博物馆,实践团了解了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的历史。从“双重喜庆”的地名由来,到“九开八闭”的古城城门格局,三峡博物馆见证着渝中半岛作为重庆母城的光辉历史、工业的崛起等。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渝中半岛过去孕育了重庆城市的雏形,尤其是朝天门到解放碑片区的变化更是代表整个重庆的发展变迁的典型。在重庆主城区的大街小道上总能听到一句话“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重庆人对母城文化的依赖之情可见一斑。
/ 校园活动
屈膝跳投,手起球落。秋末与初冬的篮球场上是球入篮筐的声音,是球鞋摩擦地板的声音,是欢呼加油的声音。球队因热爱相聚,我们并肩共赴下一篇章。
恭喜以下学院进入“重大杯”第二十八届本科生篮球赛--季后赛:
1
男篮
★ 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艺术学院
★ 法学院
★ 电气工程学院
★ 计算机学院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图片
2
女篮
★ 计算机学院
★ 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 新闻学院
★ 法学院
★ 航空航天学院
★ 建筑城规学院
我们知道,所有精湛表现的背后,是无数次训练与伤痛;全部光鲜胜利背后,是心心念念的执着与梦想。我们祝贺胜利,同时也期待挺进下一赛季的球队们能够在下一阶段再续辉煌!
/ 校园活动
足球场上有我们奔跑的身影,绿茵地上有我们挥洒的汗水。“足球如人生,球场小世界,世界大球场”,我们用热血的方式谱写了一首有关足球的歌。
在此我们恭喜以下学院斩获“重大杯”本科生足球甲级联赛前三甲:
★ 冠军:体育学院
★ 亚军:电气工程学院
★ 季军:大数据与软件学院
★
同时恭喜以上三个学院取得2022-2023赛季“重大杯”本科生足球超级联赛资格!
/ 校园活动
在重大的冬日
把快乐装在心里
把笑容留在球场
汗水在脚下蒸发
足球少年的热情与阳光
驱散了冬日的所有寒意
久违的冬日暖阳
将最闪耀的光撒在
绿茵足球场上
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们
追随光芒
开启一场又一场
振奋人心的足球赛事
每一个女孩儿
在专心运动时
都会极具人格魅力
延长青春和保持身材的
最佳方案
就是坚持每日的运动
不论如何
你自信的样子最美
/ 校园活动
望向前方的篮球少年
听说篮筐是每个有篮球梦的
少年眼中最美的风景
在这个冬日
总有一处黄昏日落
会经过你的篮筐
于是
便是落日余晖的
永恒浪漫
进球的节奏感
后手传球的乐趣
绝杀之后的畅快感
篮球进筐的声音
球鞋摩擦球场的声音
是肆意潇洒昂扬的青春
是冬日最为热血的运动
穿上球衣
换上球鞋
叫上兄弟们一起 出来打球
打完篮球
坐在夕阳下
欢快畅聊
/ 校园活动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
我走过你生活的土地
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
我 听见了来自远方的声音
此刻 我们心灵相通
虽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
如今的风仍有那一抹红
远方的声音更加明晰
心中的星辰大海也更加广阔
在时间轮替中
我们始终守护着同样的使命
图片
/ 校园活动
冬天
是最简单的季节
应是最纯粹的模样
随意裹上一件
素黑色羽绒服
下搭修身运动裤
黑色
是最简单
而又高级的颜色
可以庄重严峻
也可以修身可爱
/ 校园活动
如果今年冬天
没有遇见你的那位
“心软的神”
那就做自己的酷盖
一袭黑色皮衣
搭配醒目的白靴
谁不想活得自由又洒脱
少年鲜衣怒马
少女恣意昂扬
在最简单配色下
活出最丰富的自我
享受肆意的浪漫
/ 校园活动
重大佳人
巧笑倩兮
手执方镜
闯入人心
少女轻启朱唇
在久违的阳光下
一身水貂绒棋盘格外套
媚眼如丝
毛茸茸的外套下
衬出少女的娇羞
可单纯
也可妩媚
简单时尚
棋盘格的魅力于此显现
/ 校园活动
冬日久违的暖阳
自稠密的叶间散落
室内亮了
屋里暖了
想起那时佳人
米色外套
内搭棕色毛衣
卡其色高筒长靴
协调又吸睛
搭配上棕色手提包
同色系与暖色系碰撞后
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尽显温暖
/ 校园活动
我记得
冬天是寒冷的
可初见你一眼
我却心似暖阳
纯白的毛衣
天蓝的棉服
浅咖的长裤
简单的搭配背后
是极致的温暖
/ 校园活动
步道乐跑
看着屏幕上圆满的“30”
每一个点位、每一公里
都是我努力的印记
校园足球赛
在场上你追我赶
挥洒的热血、难凉的热血
都是青春里难得的高光时
/ 校园活动
从微熹晨光洒落银杏道旁
到黄昏日暮、晚霞如醉
再到皎月如归、你我共赏——梦回
我们憧憬山水温情
我们仰望星光烂漫
我们身居温柔雾都
不负时光,不忘初心
星河欲曙,整装待行
/ 校园活动
本期经典咏读人
金一诺在重大青年为你咏读鲁迅心中的永夜与荒原
金一诺
美视电影学院2021级本科生鲁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年少的我们不懂鲁迅,只知打趣、调侃,如今这句话早已成为网络旧“梗”,而个中深意却在 喧嚣中静默无言。
这句已经被“玩坏”的话来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正文第一篇《秋夜》。《野草》由23篇散文诗和一篇《题辞》组成,以当时刚刚被推广不久的白话文写就,语言精美隽永,内容想象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先锋性。在《野草》中,鲁迅大量地运用象征手法,所有的事物都意有所指,充分展现出鲁迅内心世界的复杂面相。如果你细心品味,会发现《野草》中的文字,带着隐晦而细腻的哀伤。看似钢筋铁骨的鲁迅为何迷茫哀痛?原因要从他写作时的经历讲起。
民国成立后,在许寿裳的推荐下,鲁迅曾任教育部佥事一职。初任此职的他辛勤工作,晨兴夜寐。但一段时间后,鲁迅看清了社会的不公与肮脏,他的干劲也逐渐被官场中的腐朽黑暗消磨殆尽。新文化运动开始,原本心如死灰的他又在钱玄通的劝说下逐渐活跃起来,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后,由于当权者的压力和内部分歧,鲁迅与新文化运动中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渐行渐远。他在1923年与胞弟周作人决裂,而日记中只有轻飘飘的一笔:“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1924年,他被教育部长章士钊免职。理想不断受阻,家庭也遭遇不幸。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深感愤懑和痛苦,《野草》便诞生了。
在收录于《野草》的作品《影的告别》中,鲁迅描绘了一个梦境——一个影子向他的本体“人”告别,不愿再在明暗之间苟活。诗中的影子正如当时迷茫的鲁迅,身处“明暗之间”,不知究竟会走向黑夜还是白昼。“影”对于黑暗腐朽的过去与时人擘画的未来都怀着“不愿意”的态度,只好在绝望之中走向仅属于自己的黑暗。这首诗充分展现出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正如其在《希望》中所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当被绝境逼迫着爆发的信念消弭后,面对再次袭来的长久的彷徨与绝望,鲁迅在诗中成为了独自远行于黑暗的“影”。
/ 校园活动
沿着涂鸦街,实践团来到交通茶馆。这座老茶馆隐于平凡的市井街道,只有顺着小道进入茶馆才知道别有洞天。茶馆主人表示,交通茶馆自1987年正式营业,除基础设施的修缮,室内的布景依旧保持着原貌,三十年一如往昔。交通茶馆完整保留了上世纪重庆人生活的场景和样式。
近年来,交通茶馆以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和影视导演的关注,成为愈多剧组的热门取景地;许多茶客和游客也通过这些影视剧进而认识了交通茶馆,不远千里前来拜谒。
“从充满着运动活力的奥体中心,到跃动着艺术涂鸦的川美街道,再到氤氲着老街烟火的交通茶馆,我们无不感受到重庆不同风格的人文情怀。时代的碰撞和交融没有带走过去的老城记忆,而是摩擦出新旧交织的火花,最终呈现出一幅独属重庆的人文画卷。”实践队员潘思彤讲到。
经过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深切体悟到人文的精神与魅力。这些场景的保留与创造都离不开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与重庆人的奋斗与担当。重庆建设人文之城、鼓励人们追求主体价值,充分体现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精神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和实践平台。
/ 校园活动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远近闻名的四川美术学院外围黄桷坪涂鸦艺术街。这是一条极具艺术感的街道,在这一公里街道两侧的建筑墙面上都画满了涂鸦。
参与此涂鸦工程的人员,不仅包括粉刷工人和艺术大师,还有不少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激情播撒在这一街的作品中。这些学生可能还未走出校门,却已投身社会工作,肩负起用艺术改变社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任务。而这37座涂鸦建筑实实在在地让整座街道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 校园活动
傲骨青松
黄葛树的影子打在重庆大学主教学楼前的柏油路上,遮住零星的残花,掩盖一地的枯叶,幢幢阴影里,主教学楼也“半面桃花半遮扇”。在主教学楼的对面,一座雕像在细碎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夺目的白。汉白玉石,寒风啸雪,那是开辟过北极新天地的“钢铁躯壳”,是创造了中国新纪元的“傲骨青松”,是我国北极科考第一人——冯简先生的雕像。
似乎很难想象,一个走南闯北,在寒风呼啸的北极展开科考工作的先锋,又能安坐在房间一隅潜心研究,开拓中国无线电研究的未来。可于冯简先生而言,这些“第一人”与“创始人”的名头,都没有切实的创新成果那般有力。
博学有成
嘉陵江畔,黄石砌成的楼,赤红的窗棂映着新发的嫩绿。九十年前,冯简先生在这幢如今被称为工学院楼的建筑里,潜心钻研学术、研究科技,开启了无线电研究的帧帧帷幕。木制的桌深深浅浅留下打磨的痕迹,几沓被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被小石块压着,一支被磨秃了皮的钢笔斜斜地穿在这纸间。
冯简先生总是俯首案前,埋着头默不作声地在白纸上演算,从陈旧的皮革背包里取出厚厚一沓资料,仔细对比实验观测数据,探索着隐藏在无线电中的奥秘。他很少离开座位,起身大多也是为了试验新的无线电实验装置,拿着细微的零部件,在机器上敲敲打打,认真观察它的变化。有时候,他会站在窗边远眺,凝望窗外头刚冒出芽和着泥土清香的田旋花。山之刚强,水之柔肠,在这幢三层的欧式小楼边转弯碰撞,凝结出了冯简先生对无线电的研究成果。
坚毅笃定
日复一日,月梭春秋,直至1930年,冯简先生修建的无线广播电台终于成功问世。“您好,现在为您播音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随着清晰的播报声从装置内传出,一个身影出现在昏沉的灯光下,但这一次,冯简先生不再是端坐于书桌一旁操心计算,而身着沾有墨迹的棕灰色旧长衫侧立于无线广播电台边仰天长笑。他浑身散发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唯有眼神一如当年勇闯北极那般,坚毅笃定。
年少时许下的宏愿,在卓绝的努力后变成现实。无需导线,通讯信号便能传播至千家万户、大街小巷,冯简先生打破了中国电台历史上的“不可能”,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无线电电台。但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他所做的远不止于此。抗日烽火的熊熊燃烧,激起了他内心无限的潜能与坚定的决心。一项震惊全国的工程正在巴渝大地上无声孕育……
抗战期间,战事告急,前沿战线与后方信息的联系也愈发重要,但当时中国并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来自主制作一座电台。尽管中央广播电台宣传部部长刘芦隐等人皆认为需假手洋人制作电台,作为总工程师的冯简则决定潜心研究、自主研制属于中国人的电台。在冯简及一众工程师的钻研下,最终成功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短波电台——“重庆之蛙”。这得来不易的研发成果,值得每一个人舍命守护,他们顶着日军飞机的遍地轰炸,冒着血与火的斑斑灼迹,毅然保卫电台,持续广播,直到最后一刻的胜利。
简以为君子,策之成英才
当时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我皇军大飞机轰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电台还是叫个不停?”或许在日本侵略者看来,这“重庆之蛙”是眼中钉、手中刺,但对华夏人民来说,这只“青蛙”的鸣叫声延续了全国上下的爱国抗日热情,让中国的抗日之声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最振奋人心的那一夜,老播音员潘永元的声音从“重庆之蛙”传出,那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腔调,在今夜带着异常的颤抖:“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电波振动的频率,伴着无线短波电台的运转,顷刻间,人们奔走相告,人影攒动,锣鼓喧天。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欢悦氛围中,冯简先生这位沉默的老者,历尽沧桑,伫立于嘉陵江畔,看江水东去,赏云卷云舒。
这座未经外国人之手建造的电台,传出的不仅是冯简先生独立坚毅的正气浩然,更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的庄严宣誓。“不辟山路辟天路,雷掣电波供驱遣”——就是这样一位热情耿直之士,在作为老师的工作生活中,也有着和风细雨的另一面。
冯简名“简”,字“君策”,简以为君子,策之成英才。他一生成就无数,同时也不忘孕育桃李,润泽门生。1940年,冯简先生担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他教课风趣幽默,许多其他专业院系的学生曾慕名而至,旁听他教授的工学课程。除了对重庆大学的学生倾囊相授,他还通过多种方式把在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子尽可能地吸纳到重大就读,以培养更多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需。
心存善念,知行合一
冯简先生不仅备课研究尽心尽力,对待学生也是细致体贴,每每观察到学生有经济上的困难,他总尽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燃眉之急,鼓励支持他们完成学业,以心中的阳光融化现实的寒霜。因赴欧洲考察无需承担教学任务,冯简曾拒领工资。可当得知自己的学生兼助教江泽佳因无力支付路费无法出国学习时,他便将自己半年未领的工资全部转送给江泽佳,并且在江出国期间照付助教工资。而他临终时给学生的嘱托也不过是希望学生能将这种善意传递下去:“吾人习工程,是为造福社会,此善念亦善根也。诸君研习四年,已具善念,惟望持久发扬,推善及人。”如此,仰无愧于天地,俯实归至“潜德幽光一学人”之名。
一尊雕像,刻不完他书写传奇的人生;一卷竹简,道不尽他开创历史的瞬间。
“明电子之微,窥天地之奥,严善恶之分,正做人之本”。
徜徉在临江路上,六角小楼怀揣着这陈年旧事。仰望着顶楼的圆形窗口,一个挺拔的身影浮现,安幽、静谧,如今其中研究科学的热情沸腾不止,是冯简先生的精神所化——“心存善念,知行合一,造福桑梓”,永世长存。
/ 校园活动
2022年1月12日,重庆大学学生会“脚踏实地谋发展,青春共建‘五座城’”实践团来到广阳岛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重庆“五座城”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广阳岛积极响应生态之城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群人事部部长、纪检监察室主任邓国章以及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在职研究生、重庆广阳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务审计部殷飞的带领与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们对于重庆“五座城”建设中,关于东部生态之城建设,以及广阳岛的生态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