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院士同事马翰秋:“当年我们研制“红旗七号”的那个年代,有句俗话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我们队伍里流行一句话“跟着钟山干,都是穷光蛋;就是穷光蛋,也要拼命干。”
钟山,1931年生于成都。我国防空导弹专家、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的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领衔研制的武器已装备于我国陆、海、空三军,其中两种武器参加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
先生名言:人只要有一股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他所从事的事业就是无往不胜的。
“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强大。中国要强大,的的确确要提高我们的防空技术。”
2017年7月30日上午,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庆祝建军90周年。已经86岁高龄的钟山院士早早守候在电视机旁。
现在看到的,就是由刘明豹少将领队的地空导弹方队。地空导弹方队,由红旗-9B和红旗-22两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组成。
看着新一代地空导弹亮相接受检阅,钟山难掩内心的激动,也不禁回望自己与导弹相伴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8岁的钟山从重庆大学数学系弃笔从戎,投身解放军, 1958年3月,以优等生身份毕业的钟山被选调到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从此开始了毕生从事的导弹事业,并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入地空导弹。
“应该说我们搞防空导弹是从无到有,原来什么都没有,是零啊!1958年到1962年,这几年国家也很困难,吃饭还吃不饱。那时候我们就是拼了命,白天搞试验,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能够把导弹搞上天,那是唯一的想法。”
按照“先仿制,后改进,再自行设计”的思路,钟山所在的团队在1964年成功生产出以仿制苏联“萨姆-2”导弹为主的“红旗-1”导弹,两年多后又自行研制出了“红旗-2”导弹。就是这些“红旗”系列导弹,在1965到1967年间,多次将侵犯我领空、不可一世的美国新型U-2高空侦察机成功击落,成就了一段至今仍被军迷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时光流转,这些战利品在博物馆里显得弥足珍贵,身上的累累弹痕忠实地记录着发生在高空中的那场持久的对抗……
从1968年起,国民党空军被迫停止派遣U-2高空侦察机进入大陆纵深活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承诺停止一切在中国大陆的侦察飞行。
“红旗-2,它的特点就是比“红旗-1”高度更高、距离更远,更主要的是抗干扰,特别针对这个U-2飞机,打得很准。所以9月份上去,“红旗-2”命中了第五架U-2飞机。大家一看,那样的高度命中并打下U-2飞机,还没有实际当中遇到过的,就再也不敢来了。”
1980年,一个艰巨而紧迫的天字号任务交给了二院——研制“红旗-7”导弹武器系统。“红旗-7”被看作是我国填补空白的第二代武器系统,钟山被任命为该系统的总设计师。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研制低空、超低空的导弹,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快地完成这个防空导弹,这是为国家、为国防,越快越好。”
“红旗-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武器系统,仅全系统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就多达5万多件。为实现国产化,钟山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荒漠中动辄几个月的靶场试验,一干就是8年。
1988年春天,钟山率领试验大军深入西北大漠,准备进行“红旗-7”的定型试验。但天有不测风雨,当试验进入30分钟准备时,忽然刮起六级大风,遮天蔽日的飞沙走石让所有人心里都打起了鼓——“红旗-7”能否经受住考验,试验是否按计划进行?
“5、4、3、2、1,还是决定要发射出去,最后在黄昏之中一剑命中,直接打到机动靶机,说明导弹的确有机动能力。这一打落,首长亲自到会上说,你们这个试验队,在六级大风中能打中,的确是过硬的。”
每次试验对钟山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一次,“红旗-7”要进行双目标的拦击试验,但一号靶机到达预定空域后,二号靶机却没有出现。在一号靶机即将燃料耗尽的最后两分钟,二号靶机终于进入空域。随着两发导弹相继飞出,两架靶机几乎同时坠落。“双靶开花”的情形让钟山至今难忘。
“真是高兴,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我说“姊妹相继腾云天,各奔东西自觅伴。瑶池同开花两朵,霞光异彩照宇寰。”
几十年的防空导弹事业,让钟山有了一肚子惊险刺激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如今,他经常带着这些故事和感悟走进校园。他说,要把这些分享给年轻人,也让更多的人投身国家的科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