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衡 (1899-1955),字仲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自小便立志科学救国,1919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7年发现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1935年赴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8年,丁道衡放弃了优越的条件,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毅然回国,任武汉大学教授、贵州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地质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著有《新疆矿产志略》、《蒙新探险生涯》、《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等。
“先贤说”
“学习的目的为了求得真理,谋求福利,以尽个人应尽的责任。第一为学要专一,第二为学要好学,第三为学要有毅力,第四为学要谦虚,第五为学要有系统,第六为学要创作。”
——丁道衡
1927年,丁道衡参加了由北大教授徐炳昶、黄文弼、袁复礼等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主要负责天山西南部的地质考察工作,以及地质矿产调查和古生物研究。
考察团在戈壁沙漠和荒无人烟之地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其间丁道衡共绘制了地质图100多幅,收集地质资料35箱、风俗物品3箱。正是在这次考察之行中,年仅28岁的丁道衡取得了他这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在白云鄂博发现了含有极为珍贵稀土元素的大铁矿。
他曾设想修铁路将附近的大青山煤田与白云鄂博铁矿相连,使煤铁积于一地,并在包头建设一个钢铁基地,这将对西北的交通、经济有重大影响。
如今,丁道衡的设想成真,包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2005年6月2日,国际新矿物命名委员会同意将在白云鄂博发现的稀土元素命名为丁道衡矿-(Ce),以示对这位先驱的缅怀。
丁道衡与重庆大学渊源颇深,当他还在贵州大学任教时就曾到重庆大学讲学。
1949年初,丁道衡目睹重庆大学等院校师生轰轰烈烈的反饥饿运动和重庆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而深受鼓舞,曾在重庆大学教授会上公开痛斥蒋介石政权的黑暗政治。
回到贵州大学后,他向师生作了重庆情况的介绍,极大鼓舞了贵大师生的斗志。随即由贵州大学牵头组织师生罢教罢课,在贵阳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国民党执政当局以“煽动学潮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秘密逮捕了丁道衡并关押了他三个月。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丁道衡调任重庆大学任地质系主任。1953年,丁道衡当选为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副主任委员和重大支社第一届主委。在他的带领下,重大支社开展了形式丰富多样的组织活动和拟出年度工作计划。
虽然事务繁忙,但他从不落下教学工作,在他参加完重庆市政协主席团几天紧张会议之后,还连夜向地质系的全体同学作了发行新币的传达报告。
由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他积劳成疾,不幸于1955年2月21日晚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6岁 。
丁道衡长子,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曾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第七届、八届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对于父亲丁道衡,丁小中教授满是崇敬与钦佩。不仅是因为父亲年少有为,更是因为他严谨负责的求学与工作态度,丁小中之后的学习与工作也深受父亲行为秉性影响。
我校校训有云:
“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
这正是丁道衡的真实写照
他追求真理,嫉恶如仇,科技报国
将一生奉献给了科研与国家
先贤已逝,而精神长存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将积淀在重大学子心中
望如先贤般的学子
后有来者
且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