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学时,
老师为你写过的评语吗?
看完这位上海小学老师
写给孩子的评语不禁感叹,
这一段段带着爱的评语背后
藏着教育最本质、最深刻的意义……
在一位病假孩子的作业本上
这位老师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宝宝病好些了吗?
你几天没来,看着你空空的座位
老师真有点想你了……
▼
图片
第二天,小朋友又只写了一句话:
今天可以折手工纸,真高兴。
▼
图片
老师回复道:
今天为什么可以折手工纸呀?
是不是该交代一下呢?
这样句子就长了一点点……
还有一个小朋友写了
跟妈妈去大剧院看芭蕾舞剧,
老师不仅逐字逐句点评,
还写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最后,她甚至还用有些自责语气写到:
也许老师给小良写的话太深了,
小良能看懂吗?
▼
相信大家看完这一段段
饱含着无限深情,
像是与孩子们交心、聊天一样
有来有回的亲切评语,
内心都会油然而生起感动和敬佩:
这位老师的内心深处
对孩子饱含着多少爱与尊重,
才能化成这样字字深情的话语?
用爱的表达 走进孩子心里
写下这些评语的老师
名叫吴蓉瑾,
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她开始这样为孩子们写
充满了爱的评语,
源自20年前的一次挑战……
2002年,在教职工大会上,
时任校长程华提出
要在全校挑出一个班级开展
情感教育课试点。
提议一出,原本安静的会场顿时炸了锅。
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课又要怎么去开展?
想到很多孩子们共情能力弱,
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时只有24岁的年轻班主任吴蓉瑾
第一个站起来说:
我愿意!
情感教育的第一步应该往哪儿走呢?
她与学生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分享在作文里,
她还与孩子们约定,
这些情感交流的文字叫作“晴雨表”,
可长可短,
老师不给评分只做评语。
慢慢地,孩子们发现,
不管在作文本上写什么内容,
全部都能够得到吴老师的回应。
孩子们一天天地写,
吴蓉瑾一篇篇地回,
经常比孩子们写的还要长很多。
评语中有细致入微的写作指导,
有像亲人一样的关心体贴,
更有像朋友一样的心情分享……
在有来有往的交流中,
孩子们开始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直到今天,
吴蓉瑾还记得一个叫小雨点的孩子,
她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只有几个月,
却因为突发疾病离世。
孩子走后,妈妈来到学校,
说在孩子的床底下、
书柜里发现了很多小纸条,
一打开写的都是“妈妈我爱你”。
吴蓉瑾很受触动,
她找出了小雨点的“晴雨表”,
发现里面夹着一个个叠好的五角星,
上面用淡淡的字写着:
吴老师,请打开!
当她打开五角星,瞬间哭成泪人,
每一个五角星上面都写着:
吴老师我爱你!
那一刻,吴蓉瑾突然明白,
当我们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表达自己的爱时,
孩子们其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
表达着他们的爱。
用实实在在的爱的行动 为孩子种下爱的种子
一本又一本的晴雨表,
记录了太多她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可是吴蓉瑾很快发现,
情感教育课仅仅停留在交流上
是远远不够的。
班上有一个叫小鱼的女孩,
因为头发上、身上总有一些味道,
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儿。
观察到同学们对小鱼的嫌弃和冷漠,
吴蓉瑾开始反思自己,
情感教育这颗爱的种子,
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种到孩子们心里。
看着缩在角落的小鱼,
吴蓉瑾决定再上一节特殊的情感教育课。
她给小鱼买了很多漂亮小发夹,
给她买好闻的洗发水,
还给她梳好多漂亮的小辫子。
从那之后吴蓉瑾多了一个新习惯,
她经常会把班上一部分家长出差、
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太好的学生带回家,
给他们做饭、补习。
2019年的一天,
平时特别爱喝咖啡的吴蓉瑾
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
“戒咖啡打卡第一天。”
同事们都很不解,
后来大家才知道,
是因为一个学生不喜欢吃饭,
严重影响了健康。
吴蓉瑾就与她约定,
“我喜欢喝咖啡,我把它戒了,
你尽可能把不想吃的东西再多吃一口,
咱们俩一起坚持。”
就这样,
为了跟孩子的这一份美好承诺,
她坚持戒咖啡打卡了
400天的时间。
这个不爱吃饭的孩子
也在这400天的约定中
变得健康自信、积极明媚。
为了每一个孩子,
吴蓉瑾拼尽全力,甘之如饴。
她的一次次爱的行动,
孩子们都看得到,
更能亲身体会得到、感受得到,
爱,就像一颗颗投进水里的小石子,
泛起涟漪的一圈圈变大,
一点点投进每个孩子心里,
用爱去传递更多的爱!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把这颗红色的种子种下去
2004年,吴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