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以整版篇幅刊发《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一文,聚焦重庆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2021年11月至12月,重庆大学举办了第五届红岩文化节,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红岩精神的热潮。红岩文化节期间,重庆大学复排原创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故事的主人公是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鋕和重庆大学学生曾紫霞,为掩护党的地下斗争,二人假扮恋人开展工作,在斗争生活中相知相恋。被捕后,刘国鋕拒绝利诱、坚贞不屈,在1949年11月27日慷慨就义,与他一同牺牲在歌乐山下的还有重庆大学另外6名师生。
这批追求真理、至死不渝的革命先驱,用生命和鲜血锻造和凝结了伟大的红岩精神,也为重庆大学播下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种。追忆革命先烈,展现青春风采。在新时代,重大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奋发作为,砥砺前行。
/ 校园活动
重庆大学用红岩精神铸魂育人。加强统筹谋划,把红岩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出台了《重庆大学用好红岩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工作方案》,开设“红岩读书班”,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传承红岩精神,组织中层党员领导干部研学红岩精神,举办红岩精神报告会、开设红岩精神专题党课,开展组织生活近500次、师生实地研学5000余人次,把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要传承。紧跟党的步伐,未来属于我们。”2021年9月23日,重庆大学举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军训演讲比赛。参与演讲的青年学子激情澎湃,表达了“听党话、跟党走,做红岩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的决心和信心。
育栋梁柱长天,兴教育佑乡邦。重庆大学历经92载沉浮,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校充分挖掘办学历程中的红色基因,建设红岩精神展览室、开展红岩故事展演,用革命先辈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教育感染师生。
“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红岩魂广场上,重庆大学师生代表在烈士墓前郑重宣誓。参加活动的退伍大学生昌瑶激动地说:“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今天的现场纪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作出巨大牺牲的伟大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当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为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11月,重庆大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11·27”烈士殉难纪念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网上祭英烈”纪念活动、红岩革命纪念馆全景漫游线上参观、网上知识竞答、主题征文比赛、原创话剧交流、专题朗诵等活动,引导青年师生缅怀先烈、矢志奋斗。
“黄葛树下岁月绵长,红岩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10月15日,重庆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闭幕式现场,将红岩精神和川剧传统文化中的变脸、吐火等绝技融入3分钟的创意节目《渝创·渝新》中,向全球推广宣传红岩精神,震撼了全场。
/ 校园活动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红岩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重大人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发有为。
“矿与地质(有关系)……是国家需要的,国家需要的我就干。”重庆大学92岁高龄的鲜学福院士,是我国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他从小生活在重庆这片革命的沃土,中学时期就受革命影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大学期间受到革命志士红岩精神的感染,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鲜学福在重庆创立了全国首个矿山工程物理研究所,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实现了我国在煤层瓦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大突破。这种“用科技解难题”的精神,从他身上慢慢传递给学生们。他时常提醒学生:“我们搞科研的再苦再累,也比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生命的红岩志士们幸运多了,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目前,重庆大学共有400多名煤矿灾害领域的研究生,他们与鲜学福、李晓红、卢义玉等前辈共同组成了一支传承“五代人”的科研队伍,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从上小学起,我就对‘红岩’二字印象深刻。”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学生谭潇雪,大一起就常去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景点,许多革命前辈和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让重庆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红色富矿”。谭潇雪被现场演员的实景表演深深感动,立志要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众多革命英雄中,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小萝卜头”。谭潇雪曾多次走入中小学校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情到深处,她总是热泪盈眶。回顾一段历史、讲述一个故事,实质是挖掘历史背后的时代精神,用坚定的信念去点燃新时代的荣光。
/ 校园活动
黄墙灰瓦的“七七抗战大礼堂”岿然坐落于重庆大学A区,经历了八十余年风雨。这座始建于大轰炸时期的近代建筑,见证了那段动荡的岁月里重大人的精神与担当。警报拉响、日机轰炸,重庆大学的教学科研阵地却从不曾倒下。当国难临头时,师生们自发组织起来,挖防空洞,组建巡防队,彼此支撑庇护着度过最艰难的关头;当敌机在头顶盘旋时,他们在防空洞里轻声念着泰戈尔的诗歌;当炸弹在远处爆炸时,第一届沙磁区委在重大嘉陵江畔的防空洞里悄然诞生......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重大校园里找寻到许多与大轰炸和防空洞有关的痕迹。走出校园,走过土湾,走过长滨路,还能发现更多洞子散落在两江沿岸与渝中母城。这些黢黑的防空洞,就像是这片土地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疤,沉默而隐忍,却被之后的岁月抚慰,于荣光之中,浮现了新的寸寸生机。
繁华的渝中商圈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长江奔腾而过,像这片迸发无尽活力的土地一样生生不息。几公里外的长江南岸,大大小小的防空洞遗址隐没于葱郁的山林之间,任意走入一扇洞门,洞内砖瓦一如当年。老旧的缆线在洞顶攀缘,让你仿佛置身于凝固的时间中,打开手电筒一照,仰头还能看见警报灯边“作战指挥室”的标牌隐现。继续顺着甬道前进,弯弯绕绕,转过好几个分叉口终于来到这“迷宫”出口,跨步而出,你的坐标已从那山林切换至长江边,潮水铺天。
此岸是喧嚣的繁华,对岸是不朽的历史。事实上,重庆防空洞并非与现代城市割裂得如此泾渭分明,这些修建于二战时期的防御工事,大多已不作为“遗址”存在,而是无声无息地融入城市生活——你路过李子坝的酒窖与茶室,穿梭过沙坪坝的地铁通道,在鹅岭的加油站边停靠,于大田湾的洞子火锅店里碰杯。不知哪天你终于愕然发现,那座商场、那家小店、那条通道原来都是昔日的防空洞,都曾肩负着一段历史使命。
今天,虽然防空洞以如此亲切、日常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但重庆的人民并不会忘记,这些遍布城市各处的洞子,最初是在怎样一个沉重的历史场景下诞生。
解放碑商圈里,重庆大轰炸遗址群“六•五”隧道惨案遗址静静地矗立在楼宇之间。雕塑无声,却把路过的行人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重庆城进行了历时6年零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给重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在飞机的嘶鸣声和炮火的爆炸声中,坚毅的山城人民拿起铁锤、钻孔、榔头,“叮当叮当”,凿出一个个洞子,奏响一曲曲防空战歌。绅、商、学、工、农,全民挖洞。从最初仅能容纳不到十人的“防空坑”、“防空壕”,到后来横贯老城区的可容纳40000余人避难的标志性工程“重庆大隧道”——在神州陆沉的动荡时局里,一座对抗侵略、护佑生命的“地下之城”就这样在西部破土而生。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三线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防空洞纷纷被改造成民用工厂。一时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响彻山城。长江绝壁边的防空洞群里,修建于抗战时期的兵工厂车间早已蒙尘,而新的生产阵地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今天,三线建设时期的防空洞工厂也大多荒废,人们在它们的遗址上修建起一座座工业文化纪念馆,这是对防空洞的全新定义。在防空洞里长大的一代又一代人也渐渐明白,“别有洞天”的不只是洞子本身,更是其承载的文化。防空洞的演变过程,是随城市发展脉搏一起跳动的进程。
重庆城市宣传片中,常出现“八维城市”“魔幻之城”这样的字眼——人们往往惊叹于穿楼而过的云轨,螺旋式盘绕而升的立交公路,横跨长江的通勤索道,但重庆的魔幻绝不仅局限于地上——把目光移向地下,你会遇见另一个“赛博重庆”:“洪崖洞”真的是个防空洞,洞口就在江边的凌空栈道。闯过弯弯绕绕、高低交错的通道,好不容易出了这个洞子,却看到出口是重庆附二医院;渝中商圈四处高楼林立,分栋排开,而各厦的地下车库却是一个连接的整体:26个地下车库串联起了能够容纳两万余辆汽车的空间。可以说,你行走在解放碑步行街上、望着两江汇合沉思时,脚下或许就是某个地下宫殿的的入口。
城市颠倒,景象交叠。抛开“地下城”这样的标签不言,防空洞对一代代重庆人来说,或是“躲炮弹”的避难地,或是三线建设的生产车间,或是和同伴们探险的地下迷宫。经岁月的沉淀、生活的沸煮,穿梭过防空洞里的每一个重庆人的记忆,生长出温润的枝枝蔓蔓,缠绕成为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时间向前,经年不居。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人们往往把记忆寄托在那些不变的载体上:就像重庆城里那些还是当年模样的防空洞,砖瓦如旧,警醒着人们勿忘扛过的苦难与走过的历史。但还有一些洞子,它们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的日常。它们迎来新生,而不单单作为一个符号存在——这不是对原有意义的消解,而是再创造。记忆依旧刻骨,历史仍在见证,见证着防空洞和重庆城一道,在疮痍土地上播撒出新的希望花。
/ 校园活动
分角色朗读
——选自《红色恋人·重庆往事》
曾紫霞 国鋕。
刘国鋕 紫霞,来得正好。
〔紫霞打了一个喷嚏,国鋕很自然的将外套脱下,披在紫霞身上。
刘国鋕 紫霞,给你介绍,这是我五哥。
〔曾紫霞陌生地望着刘国錤。
刘国錤 这位小姐,就是……
刘国鋕 五哥,她就是我的女朋友曾紫霞。
曾紫霞 (一怔,转而克制而礼貌地)你好,五哥!
刘国錤 (笑)老七,我明白你为什么不愿意离开重庆了。好,好,好哇!曾小姐,,以后这个七莽子,就拜托你替我管着了。
曾紫霞 七莽子?
刘国鋕 我小时候,又倔又强,家人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曾紫霞 (扑哧笑了)还真恰当。
刘国錤 从小我们就宠着他,以后老七要是欺负你,告诉我,五哥收拾他。
〔曾紫霞含颌一笑。
刘国錤 (递给国鋕一张支票)这张现金支票你先拿着用,回头我在重庆给你们开个户头。我晓得,谈恋爱是要花钱的。
你执一笔红色的温柔力量
渲染了我的少年梦
你握一束热烈的绵绵情意
点燃了我的前方路
我们坚若磐石的誓言藏在民主湖畔
我们兜兜转转的重逢
倾吐着黄桷树下的浪漫
你是我的恋人
再远的旅程也阻隔不了
彼此的忠诚
/ 校园活动
《重庆往事·红色恋人》导演王宏亮。重庆市话剧院国家二级编剧、导演,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重庆红岩精神研究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获得者,重庆市“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重庆市群众文艺创作专家委员会成员,重庆大学艺术团话剧队艺术指导。
主要作品有:话剧《重庆家书》《天下农夫》《母与子》《红岩魂》《星光里的朱丽叶》《重庆往事·红色恋人》《家》,历史剧《天下为公》《兵团记忆》,广播剧《忠诚与背叛》《守卫英雄》等二十余部。作品曾入选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教育部首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国校园戏剧节(三次)等,多次荣获中国戏剧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重庆艺术奖等奖项。
主创导演王宏亮分享剧本创作心路历程以及编排话剧过程中剧组的状态。现场同学积极向导演提问。
问:请问导演老师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组织同学将剧本落实到舞台上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剧组的工作同学在排练筹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导演说:其实在红色恋人这个剧本创作初期,我是先从现实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因为当时在感情中受挫,但也在受挫中获得了一个初步的构思,开始了剧本的创作。起初是被刘曾二人的爱情所打动,但是随着对历史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慢慢发现他们两人的情感不是那种你侬我侬的爱情,而是二人为同一崇高理想共同奋斗,对美好的未来不懈追寻的爱情。
剧本落实到舞台上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主演都是学生,都是课余时间抽空排练,时间上比较不好统一,这一点上台前和幕后的同学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但同学们还是尽量安排空余时间进行排练,大家都很辛苦的。
工作人员答: 排练中遇到的一大困难就是时间问题,大家都是学生所以日常都有很多课,很难协调彼此的时间,比如演员试服装就反反复复改了好几次时间。此外,排练也是一个很耗费时间的过程,可能会影响到学业。
道具准备也出现一些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找到一些符合年代演员年龄的装备,就需要不断的修改,去渣滓洞、红岩陈列馆去学习观摩,了解那个时代的服装、日常生活。
问:请问导演老师,在本次剧本的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将两人的爱情与他们共同的信仰相融合相统一的呢?
导演说:这是我创作中的一个主要聚焦点,我先理解二位的爱情,而又从中窥见了更为崇高的信仰,我也希望在剧中,观众也能够先赞美二人的爱情,再感受先烈们为崇高信仰。
Q:请问导演老师,我们都知道本次红色恋人属于一个复排的剧本,与之前的演出相比想要追求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导演说:在这一次的剧本中删减了一些角色,弱化了群像在剧中的表现力度,转而更加聚焦与主角们的忠贞爱情与高尚奋斗,对台词道具服装等内容也有较大的改进,力图塑造更加鲜明更加立体的人物,同时诸如音效,物美,装置这些的进步也会塑造一个刚好的舞台效果。
Q:想问导演老师与话剧队同学,是为什么加入话剧队,加入剧组的呢?
导演说:首先当然是大家对话剧的热爱吧,话剧队中有来自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同学,既有对话剧的热爱也有高质量专业知识,可以在一个热爱的环境中,以各自的专业知识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打造一场大型的舞台剧。
陈星霖(饰徐远举)我姥姥的哥哥在战争中牺牲了 ,姥姥说,当时两个哥哥在战壕里,一颗炮弹下来 就炸没了,我姥姥自己本人,也是被机枪打中,子弹从脖颈的位置,打穿了身体。
姥姥活了下来,而这段经历她也时常像我们这些小辈提起。这段经历感染了我,也促使我加入《红色恋人》这个剧组。
袁圣雲(导演助理):我从小就喜欢话剧,初中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写剧本,后来大学知道了缙云话剧队后,就报名参与了,很幸运能成为队里的一员,让我有机会锻炼自己。
/ 校园活动
重庆大学学生艺术团缙云话剧队
重庆大学学生艺术团缙云话剧队,前身为重庆大学抗敌后援会于1937年12月21日组建的“重庆大学抗日乡村宣传团”,重大师生以话剧等形式开展了大量救亡与启蒙的文艺宣传活动。1956年,改组成立“重庆大学文工团话剧分队”,2006年,更名为“重庆大学学生艺术团缙云话剧社(队)”。
成立80年以来,话剧队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再现历史风云、展现重大师生奋发进取的正能量话剧作品,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1946年,周恩来访问重庆大学,观看并高度称赞了宣传团演出的抗日戏剧《放下你的鞭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队创作演出的《新的一课》《青年一代》等作品,进行了数次巡回演出,在全国享有盛誉。近些年,话剧队的原创剧目多次在全国、重庆市的戏剧展节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 校园活动
剧本介绍:
2009年10月11日,该剧由话剧队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首演。
2010年4月,获第三届重庆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创作剧目奖”、“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以及“优秀组织奖”。
2010年11月,作为重庆地区唯一入选剧目赴上海参加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并以非专业组第二名的成绩,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同时,编剧、导演王宏亮荣获“校园戏剧之星奖”,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剧协、重庆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重话、兰州大学、燕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大连科技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医专、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等近二十个演出团队演出过该剧,作为重庆大学经典保留剧目,这个关于重大和重庆的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喜爱。
剧情介绍
为掩护党的地下斗争,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鋕与重庆大学女学生曾紫霞假扮恋人,开展校园学运工作。两人在斗争生活中暗生情愫,刘国鋕简单直率的爱情表白,遭到了曾紫霞的拒绝,而后刘国鋕意识到环境的险恶,又对曾紫霞的爱故作回避。由于叛徒出卖,二人被捕入狱。他们在战友陈文忠、倪桂英夫妇英勇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爱情之花也终于在黑牢中悄然绽放……
/ 校园活动
今年的读书季期间,重大图书馆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翻滚吧,阅读”活动。这次活动同样受到了全校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共收到了一百多份高质量阅读作品!
阅读作品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阅读与手工、阅读与手帐、阅读与绘画、阅读与摄影、阅读与播音、阅读与旅行......各类阅读作品兼具颜值与内涵。
/ 校园活动
本场活动意在以文艺汇演的形式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明月领航,星光铺路。舞蹈、歌曲、朗诵、配音......每一个精心准备的节目都向我们展示着全体青年志愿者的满腔热忱对志愿服务的热爱,这份爱化作晚会上精彩的表演和台下热情的欢呼,让人意犹未尽。在这个全世界志愿者共同庆祝的节日里,我们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所有的志愿者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在未来,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
/ 校园活动
为丰富志愿交流会内涵,校团委学生志愿服务中心面向各学院、各学生社团征集本次志愿交流会活动,以线下举办小型互动活动的形式开展志愿交流会。
线下互动活动由各参与组织自行策划,结合组织自身定位和品牌活动,围绕公共服务、基层建设、社会关怀、成长帮扶、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校园文明等主题,开展了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志愿服务活动。
/ 校园活动
各院青协、各志愿类社团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志愿服务的优秀成果,以展板形式宣传展示我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风采与成果。
每一项志愿项目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公益故事都应该被记录,每一份青春担当都应该被记忆。各学院青协和各志愿类社团用一个个优秀成果向我们展示着他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有进社区服务的,有给小朋友送去温暖的,有给陌生人写信互相交流的……聚集每一份小小的爱心汇成一种久久的奉献,这个冬天因他们而温暖。
/ 校园活动
2017年5月16日下午2点,由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主办,建管学院团委研究生会承办的“魅力重大”摄影大赛在重庆大学B区管理工程楼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充分展现了我校同学丰富的校园生活,同时为喜欢摄影、热爱摄影艺术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 校园活动
2017年6月27日下午2点,由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主办,建管团委研究生会承办的重庆大学管理工程楼设计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大赛邀请了建管学院院长刘贵文和城规学院院长卢峰等8位老师作为评审专家,为选手进行打分。
/ 校园活动
2018年9月6日晚七点,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2018级研究生新生班会在研究生院512教室召开。本次班会由研究生辅导员苏勤勤主持,资环学院党委副书记林鉴军、党委组织员张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全体2018级研究生新生参加。
/ 校园活动
绵绵细雨送走了重庆持续多天的高温,也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9月6日-8日,航空航天学院完成了2018届迎新工作,122名大陆同学全部入学。9月8日上午“2018年开学典礼暨家长见面会”也在虎溪校区第一教学楼D1234圆满举行,学院党委书记万玲教授,院长胡宁教授,党委副书记程乐老师,院长助理、航空航天工程系系主任姚建尧老师,工程力学系系主任金晓清老师、副系主任陈立明老师,基础力学系副系主任尹德强老师,学办主任李相林老师到会与家长们进行了沟通交流。
/ 校园活动
在开学的第一周,程乐书记和李相林老师,对志航研分会新老成员召开了新学期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中,程乐书记和李相林老师分别做了讲话,围绕着志航研分会的换届工作的交接,以及志航研分会新学期工作的部署。
/ 校园活动
2018年9月13日上午,资环学院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动员会议在A5104举行。会议由研究生辅导员苏勤勤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林鉴军亲临现场指导,2016届毕业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校园活动
新学年,新气象,梦想出发的时节。2018年9月7日下午2:30,计算机学院2018级迎新大会在A区研究生院108隆重举行。本次迎新会由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主管副院长何中市主持,同时出席本次迎新会的有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晓峰、肖迪教授等教师代表。出席本次迎新会的还有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张军和伍玲老师,计算机学院2018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校园活动
2018年9月5日至6日,由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组委会主办,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协办的“上纬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25所高校的45支队伍参赛,290名复合材料相关专业师生参与。本次比赛以“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板簧结构”为主题,赛程2天。由航空航天学院陈立明副教授指导的“梦之队”代表重庆大学首次参赛,获应用创意奖三等奖。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