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让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

  阅读数    49
创作日期
2022-11-18
资源描述

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对高校、科研单位和机构来说,都是一大难题。

难得的是,今年以来,重庆大学已转化科技成果100项,转化经费达6000万元,吸引投资超3亿元。

重庆大学究竟如何做到的?

“要不是学校推出的新政策,我们或许打了‘退堂鼓’。”谈起自主研发的光纤多维智能感知技术,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朱涛感慨万分。

2010年,朱涛带领团队开始进行光纤多维智能感知技术研究。历经8年,在2018年,该项技术已可实现长距离范围内温度、应变、振动、形变信号的高精度监测、位置判定以及入侵事件的智能识别,解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的三大技术瓶颈。当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这一研究成果的多个指标都具有领先优势。

“但是,这项技术迟迟不能进入市场转化。”作为项目带头人,朱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时,朱涛教授面临的困境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吕学伟告诉记者,“高校科技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因为其所有权属于单位,高校科研人员想要转化成果,一方面要涉及一系列流程和手续,另一方面又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所以,科研团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存有‘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顾虑。”

2018年底,作为全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试点单位,重庆大学制定并实施《重庆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提出“权益让渡”转化模式。

什么叫“权益让渡”?吕学伟解释,“权益让渡”是一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即对于允许转让的科技成果,由学校评估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资源占用费后,将成果所有权让渡给完成人或赋予完成人长期使用权,由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

“通过这种改革,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放开手脚,在合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可能享受到更大的收益,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吕学伟说。

“当时,我对我们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信心,而且有学校政策的支持,我们决定放手一搏。”抱着这样的信心,朱涛团队凑足294万元“真金白银”,向学校交纳资源占用费,获得了该技术的长期使用权。

通过成果作价入股和融资,该项技术获得四川院士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领投14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加上团队知识产权作价4200万元,投后总估值达5600万元。今年5月,朱涛团队注册成立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该技术研发出“t系列”光纤智能感知产品,为长输管道、火灾预警、桥隧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先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权益让渡”的基础上,将成果转化列入职务评聘指标体系和绩效核算指标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截至今年9月,全校已有10个项目80余项专利通过权益让渡赋予完成人科技成果所有权,合同金额达9800余万元。

资源详情

重庆大学:让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1

重庆大学:让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2

  • 重庆大学:让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1

  • 重庆大学:让科学家做科研,合伙人做转化-2

zoom in zoom out

    授权申请

    申请用途

    申请用途 不能为空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不能为空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不能为空

    是否商用

    是否商用 不能为空

    1、获得授权可以下载无水印高清格式。
    2、申请“个人学习”和“教学科研”用途不可商用,申请“传媒印刷”用途需由管理员审批通过。
    举报理由

    弹层标题,可不要

    弹层内容随便写,如需换行用
    ,或者

    标签,随意随意~~~~
    可以放很多文字呀~~~~啦啦啦,还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