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检验学生能力的不应只有考试,一堂优秀的工科课,学生要自己动手、研究、展示。
——计算机学院2019级研究生李耀宇
李耀宇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最新的科技进展连成一条线,与学生一起探究。
在他的建议下,《操作系统》课开展了两场趣味讲座,并组织了多次翻转课堂,一方面结合实际向同学们介绍了最新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研当前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成果和黑科技,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荆棘与鲜花同在的助教历程,凝结成一句话:“行远必自迩。”
——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子霈
将理论融于实践,用娱乐激发兴趣,赵子霈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课程《基础日语(1)》上,赵子霈将“文”“娱”“器”融入课堂:让同学们亲自创作俳句,切身体会日本古典短诗的魅力;推荐任课教师将乒乓球游戏教学法用于实践,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用印章,吸引学生努力提升成绩以获得更多更好看的印章。
如果用五个词来概括自己对助教工作的理解,那就是热爱、创新、反思、沟通和责任。
——航空航天学院2019级研究生黄宏志
从研一到研三,黄宏志干了三年。三年的坚持,源于他对助教工作充满热爱。
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他在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中,碰撞出了更多思维的火花,在考虑学生所求所需中,也催生了更强烈的责任感。他参与撰写各个高校相关课程在改革和建设方面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让学生更高效便捷地获取知识,还整理了具有针对性的文档送给学生。
助教绝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共同进步的学习者、彼此信赖的朋友、耐心细致的倾听者。
——物理学院2019级研究生闫江
批改课后作业、整理测试情况、绘制测验答案、勾画易错难点……对教师来说,闫江是左膀右臂;对学生来说,他更是益友。
倾听学生所想,给予学生所需,从30人的小班到100人左右的大班,从翻转课堂到普通课堂,从疫情期间的线上课堂到后来的线下课堂,除了师生的高度评价,优秀助教、卓越助教与两次“十佳”助教的称号,是他四个学期工作最好的答卷之一。
要想充分了解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尊重我们。
——外国语学院2021级研究生权杰
耐心解答、细心辅导、真心相处,权杰充当了学生倾诉的对象,课上以师生相称,课下以朋友相处。
细致了解课程考核要求,建立课程QQ群,做好课程准备工作;检查学生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传达师生彼此建议和反馈;增强个人知识储备,把握课程重点、难点,及时回复学生问题······这就是权杰的日常,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