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坚持,是少年般的热爱
马老师热爱体育,是全方面的热爱。马老师不仅教授散打课,还是重庆大学阳光篮球组的教练员,也教授体育场馆的理论课程。
在教散打动作的时候,马老师喜欢附带一些生活里的场景,讲直拳会说平常打架的时候挠脸该怎么办,讲勾拳又举酒后打架的例子。班上女同学居多,老师说,女同学平日里如果有自卫的需要,一击得逞之后,赶快跑!重庆方言加上生动的面部表情,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虽然大家的动作打出来都很蹩脚,但是马老师会很用心的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一个又一个地看,一遍又一遍地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就是喜欢体育,才选择了这条道路。”
Part 02
谈笑,是少年般的心性
在重庆话和普通话之间来回切换,马俊老师的课上从来不缺笑声,即使是听不太懂也没关系,他的表情和动作也能让大家掌握到动作的要领。而当我们问起“您是否知道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同学们觉得很有趣”时,他的第一个反应竟是摇摇头:“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学校要求上课必须说普通话。”马俊老师认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重庆话能让各地的同学更好地感受重庆的热情,拉近他和大家的距离。
在采访过程中,马老师还多次提到校篮球队。“你们也可以去采访他们,我们校篮球队也是一群很厉害并且有趣的人。如果要采访他们,你们尽管和我联系就行。”他热情地和我们推荐,脸上露出了自豪和赞许的笑容。
Part 03
挂念,是少年般的热情
体育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以此培养人的性格、品质和悟性。马俊老师认为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完美的,应该更多地鼓励勤奋和进步的同学,不应是一味的量化评价。“如果一个同学最开始50米跑20秒,期末跑10秒,在这个体系里就无法评价。”“哪怕一个同学体育成绩不好,但是他上课态度认真,我们也会尽量让他不要挂科……我们觉得可能这种人才今后会走得更远。”
马老师原来还会组织教学班里的同学进行一万米长跑。“当你跑到一半的时候,新鲜感没有了,疲惫感上来了,很多人就开始坚持不住,想要放弃。不过当你还剩最后一两圈的时候,你就觉得胜利在望,完整跑完一万米的同学都很有成就感。我相信他们从长跑上学到的东西,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很有帮助。”
而让马老师最挂念的,莫过于即将完工的校体育馆。在方案论证阶段,时任场馆主任的马老师就提出了他的意见与看法。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他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高校的体育场馆,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可持续发展。”马老师认为,我们拥有不错的区位条件,可以承接更大规格的赛事,运动会场馆进驻高校,这也是很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体育馆的维护,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虽然现在早已不是场馆中心主任,但怎么样通过体育馆的附属设施实现体育馆的自给自足,甚至是增值保值,这仍然是马老师放心不下的问题。“我们的体育馆不是要挣钱,而是可以自己造血……学校不仅没有负担,并且同学们进去以后,热毛巾随便用。我们修体育馆就是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现在,马老师仍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征集能实现体育馆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他也希望同学们可以参与其中,为学校贡献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