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五教与钟塔相连之处
有这样一座六角亭和这样一个人
见证着重庆大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换
这座"亭"是为纪念重庆大学知名校友马寅初
而修建的琉璃瓦六角亭
它背后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热血过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
寅初亭背后的那个人
马寅初(1882—1982)名元善,字寅初,浙江嵊州人。曾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其著作《新人口论》作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这样一位文化巨人,他与重庆大学颇有渊源——在抗日战争初期,马寅初在重庆大学任教,并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的首任院长。
马老与重大的故事
卢沟桥事变之后,马寅初辗转抵达重庆。1938年,马寅初受聘于重庆大学,并一手创办了重庆大学商学院,自任院长兼教授。在任职期间,由于其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及丰厚的经济学知识,深受学生爱戴。
1940年夏,马寅初在重庆公开发表演讲,严厉抨击了蒋介石政权的战时经济政策,痛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豪门权贵们利用民族危机,大发国难财的卑劣行径。因此惹恼蒋介石,被捕入狱。
马寅初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营救马老的斗争。1941年3月,重庆大学商学院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支持下,以庆祝马寅初六十寿辰为名,举行著名的“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以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争取早日营救马寅初出狱。
困难虽艰险,在重庆大学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祝寿会最终得以成功举办,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送上祝福。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共以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的名义送上的贺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现存于重庆大学校史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外舆论声援下,蒋介石被迫释放了关押和软禁长达五年的马寅初。1945年春,马寅初重返重庆大学商学院授课。
寅初亭修建历史
在马老六十寿辰祝寿会上,大家倡议集资兴修“寅初亭”。数月之后,“寅初亭”在重庆大学校园梅岭建成,亭上有冯玉祥将军亲题的“寅初亭”匾额。这就是“第一代”寅初亭。
由于草木结构的脆弱,两年之后,第一代寅初亭便已破败不堪。重庆大学师生再次发起募捐,修建瓦亭设计寅初亭,并于当年7月正式完工。在7月23日,有幸请到了马寅初亲自参加寅初亭落成典礼。
1981年在马寅初华诞之际,重庆大学再次重建寅初亭。经过这次修建,寅初亭便一直保留至今。
在悠长的岁月中
寅初亭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见证了一位铁骨铮铮的民主战士
在重庆大学不畏强权的斗争!
斗争的岁月已然过去
先生的斗争精神、学者风度却永存我们心中
寅初亭的故事也必将被铭记
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