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红霞:随“蓝立方”共换冬装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奥运会期间,蔺红霞骑着自行车送餐送水,每个站点每天要跑上两遍。为了做好服务,志愿者们做了大量“攻略”,整理了西单地区商户的名单,让中外游客能够领略最地道的“京味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图书大厦外的志愿者站点被保留了下来。蔺红霞也和其他志愿者们14年如一日,这里续写着自己的志愿故事。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到来之际,蔺红霞随这座“蓝立方”换上冬装,再赴奥运之约。
陶振国:与外孙一起服务冬奥冬奥会脚步临近,家住奥运村街道的77岁老人陶振国也加紧了自己服务冬奥会的准备工作。为了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陶振国坚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
如今陶振国的外孙郭笑宇已经长大,在外公的影响下,他早早便参与到了志愿者服务当中。在外孙的帮助下,陶振国还重新学起了英文,就为了在冬奥会志愿服务中,能和外孙并肩站在一起,微笑着向来自各国的宾客说一句:“Welcome to Beijing!”
余中淇:结缘双奥讲好中国故事“在冬奥培训过程中,一名外教说他来中国之前,对这个国家还停留在旧有的印象中,但在这里工作的几年中,他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变化,也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让他彻底改变了认知。”
余中淇说,“听他的课让我意识到,外国朋友会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上去感受中国,了解中国。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不仅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同时还肩负着用自己的言行去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朋友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任务。”
这一次,余中淇打算为外宾讲一讲新的中国故事。讲5G、讲高铁,讲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