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创作的短片获得了国内外大小奖项,但蒋怡夏认为自己的阅历尚浅,看待事物深度还不够,只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创作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她和师哥师姐一起导演合作,拍摄了一部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题的短片,想要用镜头给予独居患病老人关怀;根据师姐的亲身经历,蒋怡夏和团队还创作了一部作品《婷婷昱立》,反映疫情背景下人们普遍讳疾忌医,使得基础疾病病情恶化的社会问题。
蒋怡夏希望可以不断从学习转换为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感”。她分享了自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就像它的简介里面说的一样,‘教育不仅仅是重要的,也可以是一个壮观的过程’,我们在教育中更多应该学习的是如何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和解。”
因为被这部纪录片感动,她又对纪录片产生了新的兴趣。而在这之后她正好接到了一个纪录片的拍摄项目,是关于一帮刚毕业的小学生徒步穿越到三峡之巅,去看在三峡大坝修建以前,曾是他们的家乡的地方。蒋怡夏觉得两个故事在内质上有共通之处,前者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思路,希望自己也可以以真实打动人,她决定把这部作品作为自己给自己的“毕业展映”。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在时间的鞭策下,追求的东西也越来越高度同质化,蒋怡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找到自己的节奏很重要。多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喜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愿不愿意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会不会让我很痛苦?’如果很痛苦的,就宁愿多花一点时间去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可能会比别人慢一点,但没关系,慢一点也可以到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