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3月17日
地点: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记录人:张杰 福建省对口支援湖北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队队员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护士
宜昌,谢谢你让我平凡的人生有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在疫情来临前,我是一名普通护士,做着琐碎而平凡的工作。我的人生信条是:攀一座山,寻一个梦,不妨大胆一点。但在2020年以前,我做的最大胆的事,也不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已。
当疫情爆发,需要医护人员支援之际,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就是现在!职业的使命感让我毅然报名驰援湖北,成为一名逆行的战士。现在想想,这应该是我人生中做的最大胆的一个决定了。
2月18日,出征之前,张杰(左一)和同事们在他们的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合影留念。
当接到通知要出发宜昌那一刻,说实话,我的内心是有恐惧和担心的,恐惧的是对病毒的未知,担心的是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毕竟之前对于新冠肺炎,只是概念上的了解,并没有真正接触、护理过新冠肺炎的患者。
进入病房的第一天,我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扣上面屏,还来不及多调试,就紧紧跟着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老师们仔细地交接各班职责,交接每一个病人的治疗、护理、关注要点等。在笨重的防护服和厚厚的三层手套的包裹下,平时我们做过无数次、再寻常不过的护理操作,都变得特别吃力。封闭的隔离病房,患者没有家属陪伴,病区没有保洁人员,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自己完成。很快,我就放下了恐惧和担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了。
对于隔离病房而言,消毒防控尤为重要。沉重的喷壶,笨重的拖把,平时看似简单的消杀、保洁,实则是个重体力活,几天下来已经让众多护士姐妹败下阵来。作为队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我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个“扫地僧”的重担。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消杀范围、作用时间,每一道程序我们都要认真严格的执行,以确保每一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扛着重重的喷壶,挥动大大的拖把,一轮消杀下来,全身湿透,脑袋懵懵的,喉干舌燥,憋闷的喘不过气来。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停下来,调整呼吸,看看窗外,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扒开密实的防护服,摘掉面屏,亦或是撕开口罩,哪怕是露出一条缝,深深的吸一口气!下班了,脱掉防护服,摘掉面屏,汗水已经浸湿了整件工作服,这一刻,我感受到:能自由呼吸真好!
这次驰援宜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宜昌人民的善良与朴实。每次巡视病房,与病人交流,听到最多的,不是对新冠肺炎预后的担忧,不是询问出院后要注意什么、多久复查等等这些与疾病的相关内容,而是“请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福建”“我希望,疫情过后,你们福建的医护人员再来我们宜昌,逛逛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感受一下宜昌的地域文化”……无论我们来给他们输液、发药,还是测指氧,不论我们做什么,只要经过病床,他们都会一遍遍地重复着“谢谢,谢谢”。
多少次,他们胆怯地打开门,低声地询问:“护士,我能把门打开透透气吗?”那语气和眼神,像极了犯了错的孩子。我知道对于外面的空气,他们和我一样的向往与渴望。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都在呐喊,疫情快快过去吧,病毒快快消散吧!
但是他们没有打开门窗,他们不敢,因为他们害怕把病毒传染给我们。封城、闭户,可以阻挡病毒传播,但却阻隔不了宜昌人民的那份纯朴和善良。
宜昌,虽然才与你短短相遇二十多天,但这里已经承载了我太多的感动和回忆,有手把手指导我们的老师,有处处为我们着想的患者,有患难与共的战友......我在这里挥洒过汗水,见证过真情,也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宜昌,谢谢你。一次宜昌行,一生战友情。我答应你,等疫情结束,我一定要再来一次,那时大家都可以脱下口罩,看一看壮美的三峡,再好好地在这里的街道走一走,大口呼吸没有病毒的空气,吃一碗正宗的热干面,感受一下夷陵人民的热情与质朴。
看着病人们陆续出院,我知道这一天不远了。
宜昌,加油!我们,一起加油!(整理 叶青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