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在浙江,5700多万干部群众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为抗击疫情筑起了坚实的“守护者联盟”,誓要把疫情关在笼子里!
逆行,为了希望
“爸爸去‘打仗’了,一定会赢的!”看着儿子在视频里展示写给自己的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杰笑了,他已在疫情防控一线值守了十天。
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开始,浙江有将近50万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毅然逆行,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在防疫抗病一线。
负压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这个春节,多少病房病床满员,多少医生护士与病患们在一起。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脸上被口罩勒出了血痕,8小时不吃不喝,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却是一线医务人员的常态。
“最高峰的时候每天有接近300人到发热门诊。”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说,“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体能消耗是巨大的。”
还有这样一批人,每天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作为一名曾参与过抗击“非典”战斗的老防疫人,在杭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了36年的孙建荣,正在夜以继日地检验随时送达的病毒样本。
与此同时,1月25日、1月28日,浙江先后派出两批、共300多人组成的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让人欣慰的消息也在不断传来。截至1月31日,浙江已有11例治愈病例。
奋起,绝不妥协
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率先成立省级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全省联防联控机制,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强化疫情防控,推进最严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断的隔离观察和保护措施等“十个最”防控举措。
“有了闭环管理机制,我们也就有了底气、信心和能力。”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疫情防控重在基层,也难在基层。
浙江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跟踪随访”的手段,下沉精准滚动排摸相关人员,落实具体管控措施。在杭州,一方面运用“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提升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发挥“武林大妈”等志愿服务组织群防群控的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织起了一张专群结合的“防控网”。
危急时刻,千千万万党员挺身而出,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每天和数字赛跑、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枫林社区党委书记金胜男在朋友圈记录着她的“抗疫日记”。
这些天,她不仅要每天分两次对辖区20个左右的重点对象进行上门随访,还要负责辖区内148家企业和696户居民的防疫宣传、思想工作。
在德清县新安镇新桥村,原本1月底要退休的老村医陈亩毛是一名党员,他坚持每天上门给重点人员测量体温,并主动到村民家中宣讲防疫知识。
在温岭市城西街道湖畔社区,23名网格员人人在岗,对各自划分片区的群众负责,挨家挨户上门摸排情况,通过“红色代跑”“红色代办”为居家群众提供服务。
守望,等待春天
进货、生产、调货、出单……为了能让更多奋战在一线的人员用上防护口罩,浙江省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自春节放假以来,一刻没停、一刻未歇。
工人龚小程本已返回老家,看到不断严峻的疫情和厂里的号召,他为父亲斟上了一盅白酒:“爸,今年过年我不能在家过了。这杯敬您,就当年夜饭了。”随后便匆匆踏上了返工路。
浙江集聚着一批优质医疗器械企业。面对疫情,他们紧急行动起来,召回工人组织生产,并按原有价格将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全省,运往武汉,运往全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是协同的力量。而在这场社会大协同里,作为民营企业大省,浙江多家慈善组织和企业积极开展捐资捐物、募集资金,截至1月28日晚,总计捐款2.02亿元。
在这场社会大协同里,每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1月27日,湖州市吴兴区。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来到吉山四社区,颤颤巍巍拿出一沓整整齐齐的钞票,足有一万元。他说,国家有困难,我就要出份力!而当社区工作人员询问他名字时,他说:知恩者。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人是一位83岁的老党员,经济条件一般,尤其老伴患病常年卧床,老人平常还会收废品补贴家用。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只要疫情仍在,接力就不会停止。
据共青团浙江省委统计,浙江已有超3.8万名青年志愿者通过“青春浙江”等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连日的阴雨渐渐消散,阳光重新洒向大地,西湖边的垂柳已经吐出了嫩绿的新芽,这是春来了的讯号。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商意盈、俞菀、段菁菁、张璇
新华社杭州2月1日电